交通事故后续处置的情理与法理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简介视频 教学引导视频

交通事故后续处置的情理与法理虚拟仿真实验

学院:
所属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专业门类:马克思主义理论
项目申报人:
课程年份:2024
课时数:
课程唯一编号:20240612

实验简介:

实验项目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学科平台,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16年、2018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两次入选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为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建设点。

...查看更多 点击收回
学院:
所属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专业门类:马克思主义理论
项目负责人:
课程年份:2024
课时数:
课程唯一编号:20240612

实验简介:

实验项目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学科平台,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16年、2018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两次入选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为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建设点。

我要做实验
返回
实验介绍
实验必读
预习
自测
评论
  • 实验教学目标
  • 实验原理
  • 实验教学过程与实验方法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结论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但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经费所限,学生知行不一,缺乏及时有效的规范引导,从而使得育人效果大打折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以其独特的科技优势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本项目依托交通事故这一特殊主题事件,从合道德性(情理性)和合法律性(法理性)两方面对参与人的行为选择进行价值引导,以提升学生思维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法治思维品质,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

交通事故具有破坏性、偶发性、危险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逆性,而且涉及很多变数,没有办法在教学中真实再现,很能考验当事人的道德、法律素质,情况一旦发生,很可能令人不知所措,一旦错误选择,后果不堪设想。本着“能实不虚”的原则,尽量减少社会人身和物质财产损失,通过虚拟仿真形式展开教学实验,可重复,损失小,不受空间地域限制,通过双重视域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道德与法律的认知,遇到合法与合理之间冲突时能正确权衡取舍。

1

(1) 推己及人的传统美德和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

(2) 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

(3) 知行合一的个人品德:

(4) 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的宪法义务:

(5) 合法与违法、罪与非罪的基本界限:

(6) 公共生活领域个人、社会与政府所应承担的各自责任

(7) 分清公共生活领域道德选择与法律选择的不同标准:

(8) 规则的常规性适用与紧急情况下应急性对待:

(9) 助人为乐与自我保护的有机统一

1

查看更多
点击收回
  • 网络要求
  • 硬件要求
  • 用户操作系统要求

1

1

1